经过多年的发展,涂层的结构已经发生了许多变化,有了很大的改进。在涂层技术中,通常有以下五种不同的结构:
(1)单层结构
顾名思义,这种结构只有一层涂层。当我们在显微镜下观察这种结构时,可以看见一些长柱形涂层结构。这种涂层很容易涂覆,但也很容易产生裂纹和破损。想象一下,当一个球击中一束柱体时,这些柱体就会开始倒下,而裂纹轻易就能贯穿涂层,到达基体。
(2)多层结构
多层结构是由许多不同的单层结构彼此重叠在一起构成的。表面花纹钢就是历史上此类结构的一个例子。多层结构涂层可将几种涂层材料的特性结合在一起,形成韧性与硬度俱佳的表面。
(3)纳米多层结构
纳米多层结构与多层结构本质上相同,但其层厚却要薄得多:涂层厚度仅为原子级水平。
(4)纳米复合涂层结构
纳米复合涂层采用了与硬质合金刀具类似的技术。这种纳米结构将粘结相(例如硬质合金中的钴)的韧性与纳米复合涂层的硬度结合在一起。
(5)梯度结构
该结构的涂层性能具有渐变性:涂层中心部分较软而富有弹性,而在靠近表层时则变得坚硬而耐磨。
涂层的质量控制与检验
在对刀具进行涂层后,制造商需要对涂层本身进行质量检验。通常,这种质量检验过程和程序包括以下四个方面:
(1)涂层厚度检测
检测涂层厚度主要有两种方法:球头砂轮磨削检测法和X射线荧光辐射检测法。
球头砂轮磨削检测是用一个很小的金刚石砂轮(球)磨除涂层,直至露出下面的基体。然后,通过用显微镜观测磨除区域,就可以利用公式(X×Y)/球头直径测算出涂层厚度(式中,X为从上向下观测到的涂层宽度,Y为基体+涂层宽度)。目标是将测得的涂层厚度值范围控制在制造商的技术规定以内。
X射线荧光辐射检测可能是一种更准确的检测方法。测量原理是:涂层和基体材料都能产生X射线荧光辐射,但涂层会使基体的辐射强度减弱。通过二次辐射量测出基体辐射减弱的程度,即可确定涂层厚度。检测涂层厚度的方法是球头砂轮磨削检测法,因为它比较直观,而且更容易实施。
(2)涂层粘附性检测
一旦涂层厚度合格,下一步就需要检查涂层的粘附性,这可能是一项主观性强的质量控制检测。检测方法主要包括洛氏压痕法和划痕试验法两种。
顾名思义,洛氏压痕法就是用一个硬质球,以设定的力在涂层基体表面上向下施压。涂层基体受压后产生裂纹,检测人员通过一台显微镜,对压痕点的裂纹进行观测,并评估裂纹的数量和开裂程度。根据制造商提出的具体标准,检测人员可以确定这些裂纹是否在可接受的合格范围内。尽管这种检测方法看起来很简单,但涂层厚度也会影响裂纹的数量和开裂程度,因此,允许较厚的涂层比较薄的涂层产生更多的裂纹。
划痕试验法要更直接一些。在划痕试验中,检测人员对一个在涂层刀具上移动的压头施加逐渐加大的载荷。当达到临界载荷Lc时,涂层开始出现裂纹。在该点测量压头移动的距离,如果该距离足够长,则表明该涂层的粘附性合格。
(3)涂层结构检测
如果涂层的厚度符合要求,粘附性也合格,下一步就需要检测涂层的结构,其检测方法与确定涂层厚度的球头砂轮磨削法基本相同:用相同的球头砂轮磨除涂层,并在显微镜下进行观测,就可以看到并确认前面提到的不同涂层结构。
(4)涂层成分与分布检测
后一项质量控制检测是涂层的成分与分布。这项检测需要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(SEM)和能量色散X射线技术(EDX)。SEM具有高的图像放大率(高达20万倍)和高分辨率,与EDX分析相结合,就能确定涂层材料成分以及在一个很小(可小至2纳米)截面上材料的分布量。